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摩登女子与娜拉叙事
【编者按】
20世纪初,《玩偶之家》传入中国,娜拉以其反抗与自立精神鼓舞了许多中国女性走出传统、寻求独立。然而,她也被各种男性本位的大叙事利用,来塑造符合其自身利益的新女性形象。20世纪20-30年代,以发扬西方恋爱观为主的自由婚恋大叙事,鼓励女性反抗包办婚姻,却未能提供解放她们的社会条件。本文摘自《“娜拉”在中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变,1900—1930年代》许慧琦著,上海三联书店·理想国2024年7月版,有删减。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
《“娜拉”在中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变,1900—1930年代》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虽经历“五四”以来新青年对传统与旧俗的宣战,仍因积习久远,新制未定,而拉扯出一幅思想前卫而道德守旧的矛盾画面。广传于青年间的两性关系新思想,包括社交公开、自由婚恋、自由离婚、新性道德等。难以挥之即去的旧道德,则可见于女子贞操观的衍型,如一女不谈二恋、人们忌娶离婚妇或寡妇(白包头),及凡事以夫为贵、女子以嫁人为职业等。在新旧杂陈的时代,很容易产生某些特殊或极端的现象,摩登女子便为其一。
1930年年底,天津《大公报》有篇匿名作者写的《易卜生之功罪》短文,将娜拉与新兴的摩登女子做了联结。作者讽刺易卜生“只会放火,不会收火”的本事;一出《娜拉》激励了许多妇女出走,但是:
那些女子们虽然脱离了家庭的羁绊,并未解除了傀儡生涯。不是跳荡于Club之间,便是沉湎于Hall之内。忽而抗在Mr. A的肩上,忽而钻在Mr. B的臂中……自然,家庭傀儡,决非正道。开笼放鸽,理所当然。易老先生解除痛苦,提倡自由,有先锋开路之功,有万夫不当之勇,真乃出乎其类,天下第一英雄,难得呀难得!可是假如解放以后的好现象都写在易兄的功劳簿上,那末提起这些狼狈情形,只恐易老先生也“大大小小有个牵连在内”了。
文中所谓的“狼狈情形”,指的就是20世纪20年代以降逐渐蔚为风潮的摩登现象。摩登二字在20世纪20年代与30年代的中国,堪谓最富争议性的新词汇之一。几乎所有舆论都同意,摩登乃英文“Modern”的音译,一如“毛断”是“Modern”的日文音译名。多数中国民众对摩登的理解,倾向“Modern”的表面之义,即追求外表的时尚品位,显示自己走在流行前端,以此象征自己的“新”与时髦。但也有论者企图掌握“Modern”意指进步的现代性内涵,以为该词汇正名。摩登风潮的出现,与中国社会日益西化直接相关。清末民初以降产生的“西俗东渐”现象,到“五四”阶段更被普遍实践与传播。过于不加拣选地引进西方文明,容易引起东施效颦的弊病。自20世纪10年代军阀混战时代开始,西方军事、经济与文化势力,便源源不绝渗入中国各处。随之同来者,包括西方的生活与娱乐模式,此可见诸当时报刊上的各类广告。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女性被视为文明的象征,时髦消费的先导”,因而备受广告商宠爱。为数渐增、展现健美体格与矫捷身手的女运动员,在引导与塑造时下新女性的风潮中,也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可讳言,当时的女运动员虽各具体育本事,仍难免被大众从赏玩角度看待。男性公开消费与娱乐女体的心态与行径,使得从球员到招待各种不同层级的女性,在都市世俗化、现代化与商业化的过程里,扮演着比以往更为复杂的角色。此发展改变了女子以往封闭的生活方式,并扩大女子的社会活动空间,唯不必然提升女子地位。因为“外国金融资本主义侵入中国的结果,在中国创造了一种新游闲阶级”,新式摩登女子,便是伴随新游闲阶级的需求而出现。这些需求,则与近代中国都市消费文化的萌芽相伴生。
传统中国社会,基本上以“黜奢崇俭”的理念主导消费思想的走向。此一理念的主要消费表现,包括以实用为消费品制造原则,温饱为社会消费目标,吃穿为消费主要结构,节制为消费需要之戒尺,原始消费为理想,及以等级为消费依据。上述六点特色,可据之来衡量对照近代中国都市的消费文化。……
此外,当时全国女学生高度集中于大都会,造成相对求学易就业难的情况;这也种下年轻无业女性竞逐时髦的因子。民国时期全国女学生的区域分布,相当不均。以女子职业教育为例,1929年度无女子职业学校的省市,几占全国二分之一。其余多数女学生,集中在少数城市。这种分布悬殊的情形,对女子的就业发展,只有害无益。以上海为例,便明显发生女子就业市场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现象。1930学年度,该市有女子职业学校11所,占全市职校73.33%,居全国之冠。同年,上海女子师范学校学生总数有1192人,居全市师范学生总数62.54%,在比例上仅次于甘肃,数量却远超过只有119人的甘肃。在高等教育方面,到1931年,上海高等教育机构达10余所,至少占当时全国有女学生的高等教育机构的13%以上,不可谓不高。相较于不断成立以容纳女学生的教育机构,上海所能提供中高等教育毕业女性的就业市场,极为有限。确实,上海中下层女性职业选项颇多,如女工、女招待、女佣、看护妇等劳力或服务业。该市提供给高学历女性的职业,种类虽也不少,工作机会却相对稀少。当这些家境优渥、在校园受新潮熏陶的女学生,走出社会却发现无适当职业可高就时,便容易沉溺于学生时代便开始的自由恋爱与物质享受中。有论者指责不少女学生抱着求学、求爱、求舒服的“三求主义”价值观。这种“只求不做”的心态,助长虚荣而浮夸的社会风气。不少家长受此风影响,虽抛下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却抱持让女儿的毕业证书当好嫁妆的心态。有论者指出,这种重学历等外在条件盛过实质内涵的趋势,颇风靡于当时女学生群。
这群受过教育,有本事与时间沉醉于恋爱游戏与享乐的新女性,虽然与受生计所迫而沦落的青楼女子生活处境差异极大,其言行却同样被世人目为堕落。连高学历的大学殿堂,也难逃肤浅的爱美享乐。“皇后”“校花”一类的头衔,于校园随处可见,女学生还趋之若鹜。署名“恨侬”的作者,在1923年指出“女子堕落的原因,确有好奢厌劳,爱吃爱穿,喜插带,想出风头等种种,有以造成之”。
“恨侬”所言,可谓近代中国“摩登女子”或谓“摩登狗儿”的主要特质。“摩登”自此,成为青年男女追逐的时尚象征,舆论竞相登载的热门话题,以及忧心之士的批判对象。1924年的《妇女杂志》,曾针对男性征求“我所希望于女子者”投稿。多数投书者认为,现代的女子“太讲究装饰,虚荣心太盛”。其中,有人表示女子的责任虽不止于当贤妻良母,但当时可被称为贤妻良母的女子,实在太少。
当职业娜拉无职业可就时,便衍生出缺乏经济自立的偏差表现;摩登女子便属众人眼中的新女性堕落变形。摩登女子虽不尽然就是出走的娜拉,但对某些舆论而言,走出家门的娜拉却很可能变成徒具新女性空名的“摩登狗儿”。作者张丹孜便提及:“在易卜生戏中最足以感动妇女的,便是‘傀儡家庭’。其力量足以唤醒一般妇女,不做男子的玩物。尤其一般求学的女子,几乎个个大声直呼,说是不愿做男子的玩物。照此说来,似乎新式的妇女,都不肯做男子的玩物了;然而从事实上看来,却又不然。妇女们依旧打扮的妖妖娆娆,依旧不愿工作,只愿冶游。”摩登女子,成了无职业(或不以职业为重)的中国娜拉。
……
综观那些批判摩登女子是新女性之耻的男女论者,大致举出她们的四大罪状:对社会无益;抛弃贤妻良母角色;国难当头仍逸乐;不爱用国货。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舆论多集中注意力批评时髦无助社会发展,并着重从女学生的行为表现来讨论。如论者姜异生,曾列举不经济、不卫生、有关人格、含着虚伪性、妨害学业、违背生理等原因,说明其反对时髦的理由。另有人批评许多上海女子“有奢侈观念无俭朴观念,有赌博观念无作事观念,有看戏观念无看书观念,有用钱观念无储蓄观念,有游戏观念无职业观念”等不良特质。更有人以“娼妓化”的装饰,形容那些打扮得妖娆娇艳的女学生们,并从“摹仿的,虚荣的,矜美的”三种因素出发,分析那些艳装女学生的心理及其弊端。奢侈虚华的消费空气,原多限于东南方大城市,如上海、广州、南京。到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此风也吹到北方。
当时充斥于青年女子群的摩登活动,包括恋爱、电影、歌舞及享乐,被视为当时“中国整个民族和社会陷于死巷的一种反映”。这种不求长进的玩乐趋势,使一位自称入过洋学堂,骂过旧社会,谈论过革命,研究过普罗文学的“冉子”女士,忍不住跳出来表示,宁愿妇女当贤妻良母。她说明写这篇文章,是有感于日前天津《大公报》刊载德国记者批评中国“黑化”,即指中国人已丧失固有精神与文化,仅学了皮毛的欧化。她因此格外觉得,这些摩登女子应自加检讨。“冉子”批评那些时髦“密斯”反对贤妻良母:“真是舍本逐末,大错特错!忽略了作女子的本分。”她极力主张:“贤妻良母是女子—特别是今日中国的女子—作人的第一要义!”摩登女子的大行其道,让那些卫道妇女如芒在背,生怕这些新女性中的捣蛋分子,破坏了她们塑造出的正面形象。这些女性因而纷纷敦促摩登女子回头是岸,做贤妻良母。有位署名“石忱”的作者,甚至做了首《附劝摩登女子歌》的打油诗,洋溢怀念以往妇德的气息:
……我昨闻之老太太,从前妇女实在好,煮饭洗衣家庭事,自己动手勤操劳,淡素衣裳布鞋袜,施朱擦粉真很少。闲来纺织补家计,功在社会亦非少。反观如今摩登女,几个能守此妇道,满口平等与自由,解放解放胡乱叫……须知国家与家庭,其间关系至紧要,男女责任界限清,谁都不应该打倒……
摩登女子的不良表现,使仍居正统的贤妻良母思想更上一层楼,连带加强了20世纪30年代复古风潮的势力(详后)。自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舆论对摩登的批评,与前期稍有重点上的差异。那时国势日危,加上经济萧条,入超益多,不少论者皆以国难当头警惕民众,吁其共赴国难。有危机意识的知识妇女,更是积极号召女同胞奋起,以行动证明女子是国家的中坚分子。摩登女子的存在,对那些爱国妇女而言,简直如打自己女界一巴掌。从女界发出批判摩登女子“只会消费,不懂生产”的炮声,因而不绝于耳。摩登至此,几已被视为与爱国背道而驰。较为保守的卫道人士,更叹息“摩登足以亡国”。
1920年前后,中国年轻女性的穿着。
这类从体认国难当头的危机意识出发,将摩登与爱国对立的非难声,在有“妇女国货年”之称的1934年,达到高峰。该年继1933年“国货年”之后出现,显示各界冀望女性能共体国艰,爱用国货。但妇女普遍的时髦表现,对当时政府与民间大力提倡的国货运动,产生严重的反挫作用。1934年年底,国际贸易局统计报告指出,从1月到11月包括香水脂粉、真假首饰、花边衣饰的进口总值,高达2155347元。费用之高,令人咋舌。有人以“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句原形容佳人绝世美貌之诗句,拿来套用在摩登女子爱用洋货到快要国库亏空的惨境。不论从国内进口外货(尤其是妇女用品)的统计资料,或是当时批判“摩登误国”之声甚嚣尘上来观察,国货运动的成果都有雷声大雨点小的倾向。时人对摩登之反感,也因而攀至顶点。同年,在杭州出现某“摩登破坏铁血团”,专门“用镪水在各游戏场所,密洒男子西装,女子艳服”,并宣言谓自身作为是在“提倡国货,破坏摩登”。此事虽已伤及人身,被舆论批为过分之举,却也有人大喊过瘾。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摩登与摩登女子之名,在中国如此恶名昭彰,许多人却不放弃此名词,反致力于恢复其英文原意,并趁机再塑健全的时代女性形象。署名“云裳”的作者,撰文分析摩登女郎实具有两种极不同的定义。一般世俗负面说法,指的是衣着光鲜,极尽时髦之能事,并大玩恋爱游戏的女性。但其正面意义,则为具有“充分的科学常识,合乎现代革命潮流的思想,改革旧制度建设新事业的行动方面的毅力和勇气,健全的身体,勤俭而能耐劳的习惯和气质,慈爱为怀的母性”。这些力图为摩登辩护的论者,强调其意为近代、现世,蕴含“新”义;必须彻底摩登,才能免于被不断进步的世界所淘汰。在同一时空,摩登被赋予两极化的含义,令人不禁要问:若如此多人厌恶摩登,为何不干脆弃而不用,反有不少人致力于平反之?
可能的解释,应是论者企图为摩登正名者“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心态使然。既然摩登女子知名度如此之高,与其弃摩登不用,不如取之为己所用,予其正面而进取的含义。这些人希望以此再度召唤有志女青年共襄盛举,做个兼具生产、刻苦与求知等要素的摩登时代女性。……
在此,娜拉再度成为某些人塑造新女性形象的典范。有论者劝“时髦妇女之专以物质要求为许婚条件,以奢侈娱乐为人生满足者”,不可不读《娜拉》。中国剧作家也被期许应效法易卜生,另编更符合中国情境的戏剧,例如主张一夫一妻、再醮与再娶平等、打破片面贞操等,如此将裨益中国社会。
……那些鼓吹娜拉形象者的用意,在借其唤醒成为就学娜拉后,竟仍甘于当男人玩物的摩登女子,使她们觉悟不要在拒当家庭傀儡之后,又沦为社会傀儡。1932年,电影《三个摩登女性》上映,进一步将摩登的正面含义传播开来。影评有言:“真正的摩登女性,是有理智的,英勇的。”该片女主角之一的周淑贞,以其小资产阶级出身并具有十足革命气味的条件,被视为该片中最摩登的一个。娜拉在时人对抗形式摩登的歪风之际,再被援用并赋予的精神,在于提示女性不只要走出传统家庭,更要摒弃传统的生活模式。否则,她们只是在做(父亲或丈夫)一个男人的玩偶与(情人、上司、社会)众多男人的玩偶间打转,实不足以自称为新女性。
讨论摩登女子的问题,除了呈现当时众人如何批判其言行,或企图捍卫摩登真义外,似乎还应细思在这股摩登风潮中,何独以女性最受非难?这一连串反摩登女子的论述过程,对女性在社会的发展,又产生何种影响?
当时这股摩登潮流席卷中国社会,其对象实不分性别、年龄与阶级。摩登男子的欧化程度,并不下于摩登女子。校园里,社会上,除了漂亮小姐外,同样充斥着漂亮少爷。此外,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街头,同样可见剪发抹粉,戴眼镜穿旗袍,却发丝灰白、满脸皱纹且三寸金莲的摩登阿嬷。至于受环境所惑,人事所诱,而大肆摩登乃至堕落的中下层劳动女性,更不计其数。简言之,摩登时尚绝不限于年轻女郎。但因青年女性装扮最易引人注目,最耗费金钱,且人数相对较多,因而总比摩登男子恶名昭彰得多。
究其实,摩登女子成为众人抨击的箭靶,除因其行径招人非议外,还透露男性本位的中国社会对女性一贯的压迫与歧视意识。李欧梵与罗苏文等学者,都曾深入剖析女性与女体,在近代中国都市文化发展商品经济并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被赋予的角色、功用与含义。美女月份牌作为商品广告大受欢迎,充分反映商家如何发挥女性“魅力”以刺激销售。妇女同时扮演消费者与商品两种角色,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及蜕变。创刊于1926年的综合性刊物《良友画报》(1926—1945),以大幅彩色照片,使女体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尺寸袖珍的《玲珑》杂志(1931—1937),也图文并茂以各类女性写真及言行论述,再现摩登女子姿态。这两份刊物为北伐到抗战的中国都市文化、流行趋势与摩登都会女子的发展,留下珍贵的影像记录。
观诸整体时代条件,促成摩登女子诞生的元素众多。中国国内问题,包括城乡发展落差严重、女子教育地域分布失衡且内容失调、女子难以就业,及社会歧视女性职业表现。此外,青年男女普遍与过度实践男女社交、自由婚恋与消费主义等西方新思潮及物质文化。这些实践,又导致中国民族资本经济欲振乏力。20世纪30年代后,各地农村因外来势力入侵与剥削,而宣告破产,农村妇女多群趋都市寻求生路。但都市职业妇女也受迫于经济不景气的裁员压力,纷纷失业。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势力在中国扩张,培植了都市的物质文明,却也助长高消费、慕虚荣、好逸乐与贱劳力等不良风气。社会用洋货的倾向日盛,使中国自身民族经济发展不顺,年年入超。连官方推动的国货运动,也难挡其势。新女性置身“国帑如洗,而骄奢淫逸之风日恣,国民之生产力几等于零,而西洋化摹仿无微不至,国家多难”的社会,似亦难逃其害。当时日本评论家新居格氏,曾剖析日本摩登青年出现之因。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给日本社会经济与人心带来巨大冲击。地震后续引发许多人心理突变,使青年男女突生及时行乐的心态,而酿成崇尚消费与摩登的风潮。新居格氏的观点,有助于了解中国摩登女子为何出现。由上可知,中国社会各种困境,使初入社会的新女性,在感情、婚姻、工作与家庭方面都面临严重考验。不少女性为求能在社会生存,其思维日益现实化与物质化。向钱看齐的风气渐盛,“在家里是依赖父母作消费者。出了嫁,还是一个依赖性的消费者”。此一结果,使摩登女子“至多不过是易卜生《傀儡的家庭》中的娜拉罢了——被视为无人格的玩物豢养着玩弄着!”
在相当程度上,摩登女子成为广遭舆论围剿以开脱社会责任的代罪羔羊。许多加诸摩登女子的指责,也暴露男性欲为自己开脱,以及其他女性想与之划清界限的自保心态。从当时中国社会看待摩登女子的心态,可挖掘出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若非众多男性迷恋摩登女子,或非摩登男子也视摩登女子为时代女性典型,则摩登女子将无由普遍存在。摩登女子追求外表新潮时尚,或许确有肤浅浪费之处。但那些有意无意将自身应同担之责,全数倾泻于这些社会玩物之上的某些男女论者,其行径同样可议。更有甚者,有关批判摩登女子的议论,徒予保守阵营发展契机,散播不少开倒车的思想。包括贤妻良母主义的再生,新生活运动时期的种种限制妇女人身自由的法令,各式复古花样百出。当时甚至传出有路人因分心观看着高跟鞋、短旗袍与肉色丝袜的摩登女子,未规避来车而酿成交通事故,导致摩登女子的穿着遭到批评。这般牵强附会,实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些指责女性在社会表现偏差的强烈抨击,暴露中国男性本位价值观的性别偏见。否则,为何若男性职场表现差,也不见舆论出现要男子回家只当贤夫良父的论调?男性独霸社会实甚久远,当女性出现在社会时,总被视为外来者。因此当社会一旦发生某些问题,牵连到两性发展的空间与机会时,女性永远是被召唤离开社会,回到家庭的一方。女性时常须为求民族团结、国家强大、社会和谐等大我至上的堂皇理由,被迫放弃选择权或在有限的选择里做抉择。若从女性本位思维观之,问题并非“在家庭或在社会做事,哪个对社会比较有贡献”,而在于女性总比男性易被剥夺选择的自由。民国女性若非被迫配合主流需求行事,便只得做鲁迅笔下的战士,敢于牺牲以努力开创自己的天地。
从当时社会对摩登女子的批判浪潮,可见舆论、男性与其他女性对其求全责备的表现,更可见女性在社会上的处境之艰辛。爱美是人之天性,正如有论者坦言,要求妇女不爱美未免矫枉过正。柳亚子(1887—1958)也曾为摩登女性的表现做点辩解:
……海关进口化妆品的激增,女性的甘以玩物商品自居,哪里是她们的罪恶,只是世纪末的病症,已溃烂到不可收拾的征象罢了。男性在苦闷不堪的时候,以醇酒妇人来陶遣,难道女性便不能够采取同一的态度吗?所以提倡新女德,提倡新的贤母良妻主义,用心非不良苦,恐怕还是药不对症吧!
曾有学者指出,20世纪20年代(尤其是上海)许多年轻女性心目中的典范仍是娜拉,一个拒做丈夫玩偶而决心到未知世界奋斗的女性。如此看来,职业娜拉确可谓那时女青年的某种理想。但除了在女校担任教职或到工厂当女工外,当时提供给女性的体面工作,实在少之又少。想求经济独立的女性,只能寻找女演员、娱乐业、家务劳动,以及多少与性(吸引力)有关的服务业。并非所有女性都甘心成为社会牺牲者,因此有人开始运用自身性吸引力,取得经济自足地位。此时逐渐现身的摩登女子,确有不少好逸恶劳与不事生产者。她们多半是女学生,怀着“专望为军阀官僚做妾,出门坐轿车,带护兵”的心态,期望不劳而获。抱持此种心态的女性固难辞其咎,但她们不应单独扛下大环境不利女性就业的重担。她们也无须为歧视或打压职业女性的性别文化负责。
……
此处值得深思的是,为何中国社会总以被时论塑造出的理想新女性,来要求女性,并以此审核且批评女性的实际言行?相较于西方社会多由女性本身言行汇聚出时代新女性特质,中国明显由知识男性掌控新女性形象的塑造权。近代中国的新女性形象,不过是男性企图解决自身或社会问题的理想人格投射,而非真正基于了解或符合女性需求所塑造的典型。具娜拉精神的新女性特质,不断通过知识分子的论述描摹,被抽象化与理想化。仿佛只要男性(或少数女性)说得出,全体女性就做得到。
事实上,除了极少数风光于媒体与真实人生的新女性外,大半中国出走娜拉不仅婚恋之路踉跄,职业之途也载浮载沉。1938年时,茅盾回顾“五四”以来中国娜拉的出路,总结道:“娜拉并没有成功。
中国的‘娜拉型’的女性演过多少悲剧,我们是亲眼看见的。十五年前中国的‘娜拉型’的女性,现在到哪里去了?我们也是亲眼看见的。还不是回进家庭,消沉了后半生?”中国娜拉失败的原因,究竟何在?茅盾尝试公允评论:“这绝不是中国的女性太弱,而是因为中国的社会还没替出走后的娜拉准备好了‘做一个堂堂的人’的环境。但自然,娜拉空有反抗的热情而没有正确的政治社会思想,也是一个颇大的原因。”
这段评论虽短,却点出两个重点:一,中国社会须为新女性的失败或堕落负责;二,“娜拉”若要继续在中国有所发展,必须转型。亦即,她们不应再求个人自由或享乐,而应加入社会革命的阵营。
整体观之,中国娜拉自“五四”后到抗战前的求职与社会出路,可谓荆棘密布。从缺乏技能训练与配套措施等体制问题,到男性本位的职场观念心态,都构成她们发展的阻力。女子有职业,并不等同于经济独立;而女子经济独立,又与真正独立于男子权力之外生存,有相当距离。因为当时的新女性,尽管努力走出家庭,摆脱父权统治,仍须面对社会上资本家与各种职场的男权宰制。此外,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国内外更出现有碍女性社会发展的保守浪潮。欧美东渐的复兴母性思想,与国内执政者主导的复兴传统运动,联袂酝酿出复古风气。
喜欢"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摩登女子与娜拉叙事"的人也看了
-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传奇一生与全球农业革命
-
初中化学(睡前5分钟考点暗记)/碎片化时间的高效利用系列丛书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以基辅为中心的罗斯大公国:东斯拉夫文明起源
-
当代组织行为学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素食者更健康更长寿吗?
-
【全4册】2019年电子报合订本 上下2册+2019年《家电维修》合订本(上下册)电子电路爱好者电工知识入门电子制作技术电器维修书籍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费里尼如同一位困惑却不加评判的生活观察者
-
Maya2019三维动画基础案例教程(附光盘世界技能大赛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创新规划教材)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寻找“精神的框架”
-
贝蒂着急了:我还不想睡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探讨贪污贿赂渎职罪:法律框架、案例分析与预防策略
- 数据化决策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掌握CAXA制造工程师2008:从入门到精通的全方位指南
- Visual Fortho数据库程序设计实训:从入门到精通
- 诗人帝王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新时代保险业的革新:从技术创新到生态构建
- 外汇黄金投资指南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清朝山珍与禁地:《帝国之裘》中的人文与自然交织
- 掌握Access 2007:从入门到精通的全面指南
- 方圆之韵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正版现货 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提供发票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对谈|《利玛窦的记忆宫殿》:在多元的世界,如何抵达理解的彼岸
- 一个英国人眼中的明治维新:改善交通与通信之必要性
-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于思之际,何所发生
- 气候与餐桌|“同一健康”:从ICU生活到气候危机的警示
- 陶寺遗址博物馆将于11月12日正式开馆
- 土木工程识图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Dreamweaver CS6网页设计案例教程-微课版( 货号:711545887)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正版 英语语法看这本就够了大全集+英文句型看这本就够了 套装2册 口语语法秘籍 初高中英语 语法 句型大全集 初高中书籍正版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儿童安全教育365故事绘本全套10册 0-3-6岁宝宝自我保护意识培养教育图画书防拐防骗带拼音的幼儿园早教启蒙安全教育教材少儿图书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